“车间生产的板鞋订单已经排到5月,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,这段时间大家都忙得很。”弘源鞋业负责人谢康拿出一沓订单向记者介绍,2月份车间已交付1.5万双板鞋,后天又将有8000双板鞋送到深圳,再出口国外。
▲奉节县安坪镇弘源鞋业帮扶车间,员工们正在制作板鞋。记者 苏畅 实习生 李金倩摄
产品展示区内,墙面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板鞋款式。“这双板鞋是法国高端品牌,我们从广东购买原材料,按照客户要求生产产品。”谢康随手拿起一双某知名品牌的板鞋说。
循着“嗒嗒”声,记者来到生产车间,员工们或手持剪刀裁剪布料,或脚踏缝纫机缝制鞋面,或制作鞋体固定成型,整个车间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。
“车间内130余名员工全是附近的村民,其中40余名是脱贫群众。”谢康说,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找到工作,是他返乡创业的原因之一。
早在2010年,谢康就与合伙人在广东做品牌板鞋加工,几年下来打通了国际市场,也积累下一定的国外销售渠道。2019年,安坪镇通过招商引资,邀请他返乡创业,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助。
“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坪人,助力家乡的发展定然义不容辞,而且当地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。”谢康说,头两年车间的场地租金全免,算下来整整省下30万元。
出口国外的产品,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品质过硬,村民们能保质完成任务吗?
张玉所在的生产组是手工组,在车间内,除手工组外还有针车组、印刷组、成型组等8个生产组。“一个生产组就是一个工艺环节,8个组贯穿整个板鞋生产流程,从半成品到成品都有质检人员进行品控,绝不能砸了‘made in China’的口碑。”谢康说。
“涂佐林是先天性聋哑人,我们特意请来手语老师与培训人员一起教他做鞋,让他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体面的生活。”谢康说,像涂佐林这样的残疾员工,车间共有4名。
去年,弘源鞋业共生产出50多万双板鞋,年产值近5000万元,带动13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近5万元。“50万双板鞋还没有达到车间生产的峰值,接下来我们将争取抢到更多的国外订单,帮助更多脱贫户和困难群众走上工作岗位。”谢康说。